1居住建筑安全质量问题的原因
提高居住建筑的安全质量,给人们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保障人民的居住安全利益,就必须对影响居住建筑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对产生质量安全的隐患采取有力的管理及技术措施。从建筑技术的视角分析,造成当前我国居住建筑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建筑设计阶段方案设计不当;二是施工阶段管理与技术手段不当;三是使用阶段物业管理及后期维护不当。房地产开发
2避免居住建筑安全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2.1设计阶段的居住建筑质量控制
在设计阶段,检测报告、技术指标、设计任务要求对于房屋的安全质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有统计显示,全国各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使用的小区,其共同特点都为砖混结构。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分析,砖混结构的房屋承重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体。房地产开发砖混结构的房屋设计关键是房屋的整体功能性设计和房屋的构造设计。建筑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尽量做好设计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以尽量满足各用户对使用空间功能的使用要求。否则房屋建筑交付使用后,各业主会根据各自的需求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而空间改造只有在非承重墙体上做文章,才不影响房屋原先的设计刚度和稳定性,一旦动了砖混结构的承重构件,建筑本身的安全系数就已在使用前大打折扣。以承重砖墙为主体的砖混结构建筑,在设计时应注意:一是在结构主体构件的设计上注意砖混结构建筑体型宜规整;内横墙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且横墙间距尽量均匀布置,上下对齐门;窗洞口应排列有序且不宜开得过大。二是在构件的选择和布置上除了考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外,还要满足耐久性、耐火性及其保温隔热、防潮、表面装饰等构造要求。建于地震区的房屋,要根据防震规范采取防震措施,如设置构造柱、圈梁配置拉结钢筋等。以自然客观条件为前提,选择合理可行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构造处理措施,是加强居住建筑质量的先决条件。房地产开发